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青龙汤的功效怎么样,以及深度解析大青龙汤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大青龙汤的组成及功效
1、首先,它们的应用范围不同。大青龙汤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感受了风寒邪气,同时体内有热的情况,症状可能包括恶寒发热、身体疼痛、不出汗、心烦意乱、口渴等。而小青龙汤则适用于那些感受了风寒邪气,同时体内有水液停滞的情况,症状可能包括恶寒发热、身体疼痛、不出汗、咳嗽、气喘、痰多而清稀等。
2、适应症的区别:大青龙汤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同时伴有内热症状的患者,如恶寒发热、无汗、烦躁、口渴等;小青龙汤则适用于外感风寒,伴有体内水饮停滞的症状,如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
3、大青龙汤的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作用:发汗解表,兼清郁热。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歌诀: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大青龙汤注意事项
1、服用注意事项 适量服用:避免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受损。 心脏病患者、心率失常患者慎用:因麻黄有兴奋心脏的作用,可能加重病情。 病情改善即停:无需再服用药物,以免阳气过度流失。 服用时间:应在白天服用,以减少对睡眠的影响。
2、临床应用中,患者一出汗即停药,不可过量服用,否则,会因出汗过多而伤身。现代医家认为,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心脏的作用。用药过量时易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神经过敏、震颤等症状;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可引起心律紊乱。
3、大青龙汤的注意事项:石膏会发白虎汗,麻黄会发太阳汗。麻黄发汗的感觉是一阵热,白虎发汗的感觉是一阵凉,所以在吃大青龙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剂量的精确度,因为它会不知不觉地发汗。在吃大青龙汤的时候,可以煮两碗备用,喝了一碗可能不够有效,第二碗再喝两口,如果已经有效就倒掉,建议用煎剂。
大青龙汤(附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续命汤)
重点内容: 大青龙汤是治疗外感风寒且阳气内郁化热的重要方剂,需重点记忆其组成、功效和主治。 越婢汤和越婢加术汤主要用于水肿病症,区别在于是否加入白术以增强健脾利水的功效。 续命汤是治疗中风相关病症的方剂,其组成中包含了大青龙汤的部分药物,并增加了其他药物以增强疗效。
越婢汤:大青龙汤去桂枝、杏仁,利小便为主,适用于恶寒发热,一身悉肿,腰以上面目浮肿且汗出者。 越婢加术汤:越婢汤再加白术,适用于一身悉肿者,增强健脾利水的功效,当见小便不利。越婢汤脉浮,越婢加术汤脉沉。
方以越婢汤发散其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而散,水湿从小便而利。二者配合,表里双解,表和里通,诸症得除。7 《金鉴》卷四十一 1 方名 越婢加术汤 2 组成 越婢汤加苍术。3 主治 溢饮有热者。
【别名】越婢汤、越婢加术附汤【组成】麻黄12克 石膏25克 白术12克 附子5克 生姜9克 甘草6克 大枣15枚【用法】上七味,哎咀。用水4升,先煮麻黄再沸,掠去沫,再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覆取汗。【主治】风湿毒邪侵袭,津液耗伤,筋脉挛痹,脚膝痿弱,行立不便。
越婢加术汤源于古代经典方剂,其独特配方包括麻黄60克(唐宋计量:1两=45克)、石膏500克、生姜60克、甘草10钱、白术200克以及大枣15枚。此汤剂的制作方法是:将以上六味药以2升水煮沸,先煮麻黄并去除浮沫,随后加入其余药材,熬煮至600毫升。
关于大青龙汤的功效怎么样和深度解析大青龙汤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